English

关于收藏的对话

2009-09-01 17:25:00 来源:书摘 朱新建 张铁林 怀一 我有话说

怀一(以下简称“怀”):张先生,当代书画家中你喜欢哪些人的字和画?

张铁林(以下简称“张”):昨天我跟朋友们一块吃饭。席间说起了画家李老十。晚上我就上网浏览了所有李老十的画,包括以前看过的没看过

的。李老十活着的时候不认识,但对这位画家我很有敬畏之心,我觉得他才情出众,画出了性情。天津李津画得也好。冷不丁问这个问题说不清,我是个票友:唱戏也票友,画画也票友,写字也票友,收藏也票友,演戏就更是票友了。

朱新建(以下简称“朱”):据说你演话剧是专业。

张:我演话剧绝对是票友。最近刚刚弄完纪念话剧百年的交响诗,我扮演郭沫若,在人民大会堂演出反响还是很好的。大家主要出于对话剧百年的敬仰之心吧!老艺术家到场的很少是遗憾,缺了他们挺没劲的。只有朱琳、秦怡老师来了,还有王铁成老师。我在后台跟铁成先生说的全是写字、画画的事,他也很喜欢写字。

怀:你对当下收藏怎么看?

张:收藏这个事儿,在今天社会已经变味了。这个游戏现在是:真正喜欢收藏的人,不一定是有钱的,而那些有钱收藏的人又不见得懂。暴发户也罢,企业家也罢,一进场,不是买最好的,是买最贵的,收藏家只剩瞪眼了。所谓捡漏,今天有多少漏可以捡?三十、五十万都算小漏,还未必捡得着,那收藏的意义何在呢?今天所谓的收藏圈、拍卖会,行市年年变,大家私下说是洗钱,说是附庸风雅,人们都在谈钱的事。很多有钱的人,茶余饭后,也不妨要附庸风雅一番,表示自己有文化;也有受了某种人的煽乎,“哎呀!你有钱,不如买古董,买画比炒股票赚钱”。这种因素加入到收藏里,有点不好玩了。

另一个标志就是真正收藏的人其实是不卖的,藏品是把玩的。我从收第一张纸到今天,没拿它换过一分钱,也许明天我会换。因为收多了以后,大家互换一下藏品也无可厚非,但是我至今还没有做过这种事。我买一个东西是因为爱它。

朱:我开玩笑讲,你虽然不是专业的收藏家,但是你们这种人参与收藏之后,推波助澜的作用很大。

张:我开始并无意识,后来我被利用多了以后,才发现有此一说。

怀:据说演艺界一些明星都喜欢收藏,如章子怡等,起的作用也挺大。你一般买些什么东西?

张:我收藏就是出于爱好,就是玩,收藏的态度还算端正,但是我收藏的不是市面上的热门货,因为我不可能去买太贵的东西。

朱:我个人的看法,凡是吃得饱肚子的东西都不会太贵。大米饭不会贵,面粉不会贵,除非到荒年,一斤米大概可以换几条人命,正常时期,吃得饱,用得着,实用的东西都不会太贵。

张:我后来也想通了,不管什么人介入收藏,大凡花了钱的,他总会细心在意吧,总比这个东西流落在人间,无人问津要好得多。

朱:中国现在还没有进入到我认为比较理想的收藏阶段。像西方,人们的收藏,他们是不会太着眼于古董。真正有价值的古董,按一个正常的社会讲,都要被国家保管起来了,国家的博物馆干嘛的,就是干这事的。西方大的博物馆都这样。一个正常的社会,理想的社会,收藏应当推动当代文化。

比如你是哈佛大学的教授,虽然你是教数学的,但是你好赖家里要有件艺术品原作,觉得你这人才有点身份,它的价值体现在这个上面。这种日常的消费就慢慢推动了艺术,比如说毕加索、米罗,慢慢就起来了,这是比较正常的。中国现在有这种天价油画,像是西方人跑来,海军陆战队空投下来一个班,劫持走一个,说是身价二百万美元。中国老百姓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,实际它对中国当代的文化生活没有太大的影响。人家也看不明白在干嘛,就在那琢磨说:哎哟,有一张画卖两百万美元,当一个传奇在说。所以我个人觉得,中国现在收藏还没有到一个正常的时候。

张:现在画家的作品不是也卖得很贵吗?

朱:这都是被西方人弄的。中国的画价实际跟西方的画价比还是很差,是被西方人刺激出来的。但是西方人没有这么普遍。在中国,包括所有的画家,只要你是画画的,都活得挺好,西方没有。我在巴黎待过,人家问你干嘛的,你说是艺术家,人家“哦”一声!就不说了。那意思差不多跟我们这儿说文艺个体户一样,每天在“北影厂”门口马路牙子上坐着等招呼你去跑龙套。但中国不是,中国差不多是个画画的,家里都买好几处房子,都有几部好车,我觉得这个不正常。

当然也不是说大家都应该饿死,就我一个人应该吃饱,不是这个意思。我觉得这种收藏活动应该刺激艺术本身更文化一些,深入地去发展。但是现在相反,炒作占了上风,大家花更多的力气去炒作,不花更多的力气去画画。这个市场不公平,不是说画得好就卖得好,而是你去炒作才能卖大钱。

张:从消费的角度说,很多人买得起房子,还想不到要买张画。有一天我在饭馆里吃饭,后面一个人在谈买房子的事,无独有偶,前面这伙也在说装修的事。怎么左右前后包括我自己,都碰巧在说房子的事。那么所有买新房子的人,是不是也会同时谈论给房子里挂一张当代画家的原作呢?不见得。

我觉得,中国目前整个社会的人文气氛还没恢复,改革开放十年也罢,二十年也罢,三十年也罢,从历史角度看是很短暂的,你让一个人从贫穷的状态,从文化、信心、资讯比较饥渴的状态,―下子进入到一个正常的能够欣赏艺术,能够把艺术精神融入到整个日常生活里面,这需要一段时间,现在中国人还没到这个程度。

朱:总的方向应该是这样。现在的收藏还是一个经济游戏。就像你刚才说的,我买股票不如买画,涨得比股票厉害。

按道理说,古董应当国家花大力气保管起来,放在博物馆,学习的人都可以随时去看。一个古董的意义不仅仅是美术、艺术,它的意义大极了,任何学科的人都应该在博物馆里随时可以看到这东西。

张:我个人觉得国家现在并不重视,没有专人去重视,政策上也没有特别的鼓励,都是自说自话。公司自说自话,有钱的人自说自话,面对当下这个气氛,我个人是有点存在主义,存在的有一定的合理性。既然花了钱,他至少会爱惜这个东西,这个东西是花大钱买来的,能换大钱,他就会重视,有人重视比没人重视强。

这样可能在一段历史时期起的是好作用,至少这个东西不会被人糟蹋掉了,先被有钱的人保管起来了,那么,有钱的人不断地收集,都是国宝级的东西,最后想想算了,捐给国家吧!收藏到了最后,收场大致如此,倒比留给败家子的儿孙好得多。

怀:你为什么从那么多收藏门类当中,专门选择了收藏手札呢?

张:这个不是选的,因为我喜欢写点字,或说是附庸风雅。多年来,我有一个习惯是写日记,近些年,逐渐发展为用毛笔记日记。记日记的字自然不大,这样我比较关注手札类东西。后来因为喜欢小字,关注小字,发现小字有时比大字还有意思,小字比大字好玩,小字更见性情,更接近书法本源。

无论是《祭侄文稿》还是《兰亭序》,都是类似于手札的东西。有一年在上海拍卖很多手札,当时很少有人关注。经常上拍卖会的人知道,古集善本通常在下午差不多一点钟左右就开拍了,半个小时左右古集善本就拍完了,这时大部分人在外面等待买大件书画,喝咖啡、聊天,根本不进场。场子里面也就零七碎八,三二十人,有一半还在睡觉,只有很少几个人在那举牌。我突然发现,有那么多的手札,都是钱镜堂、吴省庵、丁辅之的收藏,而且并不太贵,我没有什么大钱,头脑也不发热,也不指这个东西炒作卖钱,因为喜欢我就买了一些。买的时候,通常都是整批整批的。后来大家都说我捡漏了。我没有这种心态,我只是喜欢小字,小东西又便宜,正巧又出来这么多,那我就收了。

怀:你觉得今天的人写字、画画跟古人比,有什么不同?

张:除了写书法,今天的人不用毛笔写字了,工具改变了生活方式,也改变了意识形态和价值观。看你写毛笔字,人家嘴上说你有文化,心里嘀咕你有毛病。五十年以后,孩子们不会用笔写字了,因为大量地用电脑,这个东西很害人,害死人。而且现在人也不写信了,都是Email。我们现在有时还附庸风雅,刻意写点信,为写信而写信,古人的寻常小事如今却变得如此“高雅”。

朱:所以我觉得这有点像人的肌体锻炼,我们现在去哪里都是开车去,不走路了,这样肌肉就萎缩,人的意志力也在萎缩。其实写字,就是中国人整个审美系统中的一个运动项目,它一直在你心里面有一个美的想象,然后用手把它完成出来,给人以欣赏,它是一套运动。这个运动在不停地锻炼身心,这些都不弄了之后,人会变得暴躁。

张:说写字,什么叫好?这个标准现在越来越混乱。给你们举个例子,有一年,因为去日本拍片,经常在日本看戏,我看着日本的演员在台上唱,想努力能够听出点意思来,尽管听不大懂。因为人家都挺客气地介绍我们认识一些名角,我就问,你们这个能乐传承,(能乐是一种假面剧,日本最古老的戏曲表现形式。其历史可上溯到很久以前,但开始流行却是14世纪以后的事。“歌舞伎”、“文乐”是庶民的戏曲,而“能乐”长期为武士阶级所垄断。)怎么来评级呢,谁唱得最好呢?他说我们日本在能乐界是很清楚的,谁唱得像前辈,谁就是唱得最好,唱得越像,就越好。

我这两年在暨南大学艺术学院当院长,花了很多时间在考虑中国传统艺术的教育问题。我认为文化必须以继承为轴,不管玩什么,我都认为传承是根本的宗旨。不讲传承就是时尚,时尚是发展的点缀,是情绪化的快餐,没有延续性。

我们就是要敬畏传承,不要说我创新,我挑战。媒体访问我,张先生,你下一部戏希望有什么创新?你希望再塑什么样的挑战性的角色?我说我生活当中没有“挑战”这个词,我从来不想挑战,我挑战谁啊,与天斗,与人斗绝对没有好下场。

朱:我个人以为,创新这个词或者说不完整,就是比较片面的价值取向。但是生机、生命力这件事还是比较重要,包括书法在内,因为判断像还是不像,是表面像?还是那骨子里精神也像?这个是很难的。可能有一个演员他和前辈外表很像,但是有一个演员他可能表面不是很像,但是那骨子里精神很像。所以我觉得书法在原创的时候,就是我们说的它当初的时候,这种生机一定是很蓬勃的,很有生命力的。

到后来,许多书家只是一味地求表面很像,生命力就越来越弱,只剩一张皮,一张壳挺像。我宁愿看外表不是很像,但是生机更加蓬勃的一些作品。

怀:最好是古人说的形神兼备。

张:画画、写字,最高境界,师法造化,师法造化其实是中国人的精神传承。现在不是师法造化,是师法钱,有钱的人他要什么你就得给他画什么,他喜欢什么你就得给他画什么。前些天,我在大会堂演出的时候,大会堂里有些画俗不可耐,原先关山月、傅抱石的画都不见了。

怀:你觉得陈老莲的画挂在人民大会堂合适不合适?

张:陈老莲的画挂三天就要被大青松取代是必然的,那是水火不容的价值取向。我在国外念书的时候,体会得比较深些,也更敏感些,就是国内喜欢搞大题材,以电视剧为例,全都以大人物传记题材为主旋律,这是中国特色。搞什么秦始皇、唐明皇、武则天大传,当然我也身在其中。认为大题材才能体现大时代,我演了秦始皇才证明我是一个大戏剧家。写字画画的人,要画百米长卷的祖国江山万里图,你画一百米,我画五百米,比你还牛B,真他妈变态。

(摘自《决定快活》,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年6月版,定价:32.00元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